你的位置: JN江南 > 音乐知识 > 乐理资讯

歌从垌头来 一个中原村庄的突围

2024-06-11 20:37:33

  歌从垌头来 一个中原村庄的突围10月23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,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,让农民更多分享发展成果。近日,河南省委办公厅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《河南省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》,对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、人才振兴、文化振兴、生态振兴等,明确了职责任务。

  河南省涌现出哪些力争上游、有发展后劲的特色乡村?顶端新闻·河南商报记者奔赴各地,推出《乡村进化论》系列报道,在田间地头寻找闪耀的星星之火。

  董艺文滔滔不绝,边走边说,路灯照着他的眼睛在闪光。他双手比画,描绘着关于垌头村的一切。你能感到夜幕被他撕开,一团篝火在熊熊燃烧。

  这位90后村支书,在大学宿舍就已经敲下本村的发展规划。他怀揣着蓝图,组织村民唱歌、建剧场,用文化带动乡村经济,在嵩山脚下打造出一座“会唱歌的村庄”。

  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垌头村,剧场内,村党支部、村委会主任董艺文在忙碌地张罗。他眼前是刚排练结束的村民演员。

  休息室里,长板凳上坐满了人。刚才还在舞台上“吵”得不可开交的对手演员,这会儿已经唠起了家常。灯光有些昏暗,但是提到演戏,大家脸上焕发出自信的光彩。这群有说有笑的“演员”,三年前还是怯场、扭捏的农民,没有表演基础,缺少演戏经验。但他们有一个特质:敢于表达、善于表达。这得益于2008年垌头村组建合唱团,带领大伙儿唱歌。

  垌头村以前并不这么有说有笑,邻里矛盾不断、家族争斗严重,严重阻碍了村庄的发展。缺资源、少优势,没有集体收入,怎么办?老支书决定先把大家凝聚起来,借助唱歌,把大伙儿拧成一股绳。于是,垌头村有了“文化兴村”的战略。

  他们最早在村委会的会议室唱,后来村里建起了文化大礼堂、公共文化活动广场。大合唱时,安排有矛盾的村民站在一块儿。一句“你唱错了”,他俩都笑了,矛盾就化解了。

  垌头村组建了中国第一支农民合唱团,村里从4岁的孩子,到70多岁的老人,都能唱起来。“刚开始记不住歌词,就先一点点记歌词,跟着伴奏唱。自己学得有模有样了,再请音乐专业学生、外地合唱团的老师来指导。”村干部李改霞已经掌握了部分乐理知识,分得清乐谱上的高低音、强弱拍。

  除了唱歌,垌头村还有专业的表演舞台。董艺文毕业于郑州大学,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。但他创新设计和建设了可以360°旋转的剧场,写出了一部适合农民演出的大型沉浸式实景体验剧《再现朝阳沟》。

  “演员大都是垌头村和附近的村民,有的是合唱团成员转过来的。最多时剧组有100多个人,3套班子,每天演出五六场。”董艺文告诉顶端新闻·河南商报记者。

  唱歌和演戏,把垌头村的村民聚起来了。村民们还办起了热热闹闹的村晚和千人饺子宴。村晚刚开始很简单JN江南官网,后来提前准备,排练了老年模特表演、舞蹈、诗歌剧片段、留守儿童剧等节目,参与的人越来越多。

  千人饺子宴也是垌头村的一大盛事。寒冷的冬至,百余名村民凌晨4点开始忙活。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,大家感觉心离得更近了。

  村规民约在垌头村打下了深深的烙印。“现在垌头村村委班子3男4女,之前6男1女。当初提倡妇女‘参政议政’,一直影响到现在。”李改霞是这场村级改革的见证人。

  村民们还记得,他们走进北京的央视演播大厅,看了,这对于大半辈子生活在小村庄的农民来说,是让人激动的事情。在央视演播大厅,观众席没能登台演唱的村民们,自发站立合唱,现场的人都为之动容。从北京回来,垌头村又组织外出考察。每户一个代表,坐大巴赶赴湖南韶山、安徽小岗村、河南红旗渠……

  “参观了韶山,我们要记住,不能忘记先烈……”“我们在小岗村学到了什么?要敢为人先,有政策要干,没政策也要干……”

  “咱啥也别说了,啥也别弄了,都是花钱。赶紧回村,咱回去都跟着去干!”在一次次考察中,垌头村的村民们胸中燃起一团火。

  垌头村剧场的演出效果非常好,很快和多家旅行社签了订单。演出的村民会有补助,既丰富了农民的精神世界,又拓宽了收入渠道。董艺文介绍,剧院常规每天演出2场,单月接待量超1万人。

  2020年8月,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,垌头村以原有合唱团为基础成立了文化合作社。文化合作社合唱团很快走进全国51个城市乡村,开展文艺活动超过700场。

  “我们不能只会唱歌,也要谋求发展。”董艺文告诉顶端新闻·河南商报记者,垌头村农民文化合作社的成立与发展,使垌头村在没有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依托的情况下,硬生生闯出了一条依靠文化发展乡村,进而振兴乡村的路子。

  剧场吸引来了游客,就带来了商机。垌头村建起了农村文化小吃街。卷煎饼、烙油饼、做菜馍、擀面条、烤香肠……垌头村更热闹了。

  村里还发挥原料优势,建起了辣椒酱、粉条等加工作坊,为小吃街供应原材料。加上原来的水厂、服装厂,垌头村俨然形成了小型产业集聚区。这几处中小型加工厂,带动了上百人就近就业。

  “日落西山红霞飞,战士打靶把营归……”10月7日,村民们俯下身,手握镰刀卖力地割草。“7·20特大暴雨”后,他们没有忘记歌唱。楼倒了,就从头再来;杂草生,就一点一点清理掉,只要垌头村的精气神儿不倒。

  建党节前夕,垌头村的农民合唱团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:完成歌曲《焦桐花开》首唱。“焦裕禄精神”跨越历史时空,为垌头村的乡村振兴注入力量。两个星期的准备时间,逐字读词,反复背诵,日夜练唱,垌头村合唱团完成了任务。

  垌头村没有停下来。除了在重建后的剧场、广场开展文化活动,还联合多个单位举行研学实践、毕业之旅等活动。

  “不是看到希望才有信仰,而是有信仰之后才看到希望。”董艺文胸前总是佩戴党员徽章,他正在擘画垌头村的未来:我们可以修缮暴雨后残留的钢架结构,作为下一步的乡村会客厅,放上沙盘,放置我们的村史和小产品;可以号召村民学习乐器,组建自己的乐队……

  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,省文旅厅原副厅长、一级巡视员康洁多次赴垌头村,关注村里的文化建设。她认为,垌头村深入挖掘本村的文化资源,发展文旅产业,是河南省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鲜活案例,“村民们的精神头主要来自文化带来的凝聚力、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。希望年轻的大学毕业返乡村支书董艺文多想办法,将文化合作社继续做下去,也希望社会上的乡贤、退休老干部等群体多关注乡村,支持乡村振兴。”

  董艺文没有忘记,多年前的那个冬夜,他在郑州大学的宿舍楼敲下垌头村的发展规划。他时不时地翻出来,总结得失、补充完善……

微站点
查看微站点
个人中心
人工客服
购物车
回顶部